讲 | 章 | 节 | 知识点 |
|
第一讲 | 从模仿到创造--仿生学的发展(一) | 前言 |
|
|
1.1 仿生学的起源 | 远古时代、工业时代、信息时代、知识时代人与自然的关系。 |
|
1.2 仿生学的诞生 | 1、仿生学的定义; 2、仿生学广义及狭义理解。 |
|
1.3 仿生学与科技创新的关系 | 1、科学的内涵; 2、技术的内涵。 |
|
第二讲 | 从模仿到创造--仿生学的发展(二) | 1.4 仿生学的基本要素 | 1、仿生学四个要素; 2、仿生要素的关系。 |
|
第三讲 | 从灵感到制造的创新过程--仿生学的研究方法 | 2.1 生物体分析 | 1、仿生学研究方法; 2、土壤动物蜣螂、蚯蚓、穿山甲、田鼠及荷叶的生物特征。 |
|
2.2 生物模型分析 | 土壤动物蜣螂、蚯蚓、穿山甲、田鼠及荷叶的生物模本。 |
|
2.3 仿生原理分析 | 1、蜣螂减粘脱附机理; 2、蚯蚓体表降阻机理; 3、穿山甲鳞片脱附机理; 4、田鼠皮毛减粘脱附机理; 5、荷叶自清洁机制。 |
|
2.4 实物模型建立 | 仿生触土部件及农机具的仿生机理。 |
|
|
|
|
第四讲 | 适者生存--军事仿生(一) | 3.1 仿生武器装备 | 1、生物结构与兵器造型的关系; 2、鸟和昆虫的飞行原理; 3、鱼和海兽与潜艇的关系; 4、仿生导弹的仿生机理 5、夜视仪的仿生机理。 |
|
第五讲 | 适者生存--军事仿生(二) | 3.2 仿生战略 | 蜘蛛战略、狡兔战略、蚕食战略、挖洞战略、犄角战略、刺猬战略的特点。 |
|
3.3 仿生进攻战术 | 虎扑战术、狼群战术、鼹鼠战术、麻雀战术、黄蜂战术、鸷鸟战术、小鱼吃大鱼战术的进攻特点。 |
|
3.4 仿生防御战术 | 动物合群抗敌与环形防御、动物颜色与迷彩伪装、动物骗术与战术佯动、动物共生与协同作战、夜蛾反声纳与电子战的防御特点。 |
|
第六讲 | 自然与人工--仿生材料 | 4.1 天然生物材料 | 1、天然生物材料的定义; 2、天然生物材料的特点。 |
|
4.2 仿生材料 | 1、仿生材料的定义与分类; 2、仿竹、仿木材、仿贝壳、仿骨材料的结构特点。 |
|
4.3 仿生界面材料 | 雁鸭羽毛、玫瑰花瓣、蝴蝶翅膀、壁虎脚掌、蜘蛛丝、甲虫背部等的界面状态及特征。 |
|
第七讲 | 从鸟巢到“鸟巢”--仿生建筑初探 | 5.1 城市环境仿生 | 1、仿生建筑的定义与分类; 2、巴黎改建的仿生学原理。 |
|
5.2 使用功能仿生 | 朗香教堂、爱乐音乐厅、德国不莱梅的高层公寓、津巴布韦哈拉雷伊斯特盖特中心及仿蜂巢建筑的仿生设计原理。 |
|
5.3 建筑形式仿生 | 天津博物馆、中华恐龙馆、耶鲁大学冰球馆、滑铁卢火车站、英国国家航天中心、美国科罗拉多州丹佛国际机场、米拉公寓的仿生设计原理。 |
|
5.4 组织结构仿生 | 1、埃菲尔铁塔、密尔沃基艺术馆、加拿大蒙特利尔德国馆、荷兰鹿特丹的“城市仙人掌”的仿生设计原理; 2、仿生建筑设计的局限性。 |
|
第八讲 | 运动与美--仿生学与文体 | 6.1 体育仿生 | 1、疾驰动物的运动特点及启示; 2、跬类跳跃的运动特点及启示。 |
|
6.2 中华武术 | 1、中华武术中站桩、拳法、械法与动物动作的关系。 2、形意拳的内涵。 |
|
6.3 文化艺术中的仿生烙印 | 芭蕾舞剧天鹅湖、卓别林的艺术角色、乐曲百鸟朝凤、动画片、工艺美术作品、舞蹈等的仿生原型及特点。 |
|
第九讲 | 舞动的精灵--昆虫仿生 | 7.1 昆虫结构仿生 | 昆虫体表形态结构、翅的色彩花纹、翅的鳞片结构、足的形状、昆虫巢穴形态及仿生原理。 |
|
7.2 感觉器官仿生 | 1、昆虫复眼的特点; 2、昆虫的嗅觉原理; 3、昆虫的听觉原理。 |
|
7.3 运动功能仿生 | 1、竹节虫的运动控制原理 2、萤火虫与冷光源; 3、步甲虫御敌自卫及二元武器。 |
|
第十讲 | 科幻离现实有多远--奇妙的人造器官/组织 | 8.1 神奇的大脑 | 人类大脑的研究如“蓝脑计划”。 |
|
8.2 敏感的鼻子 | 1、鼻子的功能; 2、鼻子的嗅觉功能原理。 |
|
8.3 仿生耳 | 耳朵的听觉原理 |
|
8.4 人工皮肤与肌肉 | 1、人工皮肤的构成; 2、肌肉的分类; 3、人造肌肉一般都有几类。 |
|
第十一讲 | 生物社会组织的启示--管理仿生学 | 9.1 管理仿生学基础 | 1、管理仿生学的概念; 2、管理仿生学的研究层次。 |
|
9.2 管理仿生学应用 | 1、蜜蜂种群的管理模式及对人类管理的启示; 2、蜘蛛种群的管理模式对人类管理的启示。 |
|
第十二讲 | 精妙的微观世界 | 10.1 分子仿生基础 | 分子仿生的概念及其三大研究体系 |
|
10.2分子仿生应用 | 1、结构仿生材料在医学领域中的应用; 2、基于DNA纳米结构的仿生生物传感器; 3、生物仿生多肽及其在生物医学领域的应用 |
|